近东
编辑
主条目:古代近东
青铜时代在古代近东开始于前4千纪的苏美尔文明崛起。有些人认为古代近东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他们实践了精耕细作的全年农业,发展了一套文字书写系统,发明了陶工旋盘(英语:Potter's wheel),创建了中央集权的政府、法典、帝国、社会阶层、奴隶制度和组织化的战争。这个地区的社会为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亚
编辑
位在现今俄罗斯南部及蒙古国中部的阿尔泰山脉被认为是塞伊玛-图尔宾诺现象之发源地[1],推测是西元前二千年此地区的气候变化以及引发的生态、经济及政治变化,让许多人迅速的往外移居,往西到达东北欧,往东移居到中国,往南则移居到越南及泰国
[2],横跨四千英里的边界[1],移居的过程只经历了五到六代,使得从芬兰到泰国东部的人有相同的金属工艺,以及(其中一些区域)养马和骑马的技术[1]。而且也推测同一次的大迁移也使得乌拉尔语系的语言拓展到欧洲及亚洲,其中有39种语言是现存的,包括匈牙利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及萨米语[1]。
不过最近在南西伯利亚及哈萨克斯坦(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遗址研究及基因化验,较支持这些青铜文化是因为往东的印欧迁徙(英语:Indo-European migrations)造成的观点,因为这些技术在西方已为人熟知相当一段时间[3][4]。
中国
编辑
主条目:中国青铜器
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900-2740年[5] 。
最早提出“青铜器时代”观念的是张光直院士,他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明确指出夏、商、周三代为鼎盛期,而后还有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
根据考古的发现,洛阳二里头遗址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一个高峰,极有可能是夏朝中晚期都城;商朝前期,以郑州的二里岗为中心,辉县的琉璃阁、洛阳的东干沟等殷商时期的遗址属于这个时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阳的小屯村为中心,郑州公园区的上层、洛阳的泰山庙遗址和墓葬属这个时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遗址以西安市丰镐村地带、宝鸡西周时期的墓葬;春秋时期以洛阳涧滨(涧滨)为中心、上村岭虢墓、新郑郑墓、寿县蔡侯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战国时期,洛阳涧滨为中心,辉县琉璃阁、古围村,长沙和唐山的战国墓地属于这个时代。[来源请求]
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川的三星堆遗址,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湖南长沙的炭河里遗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铜器,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有发达的青铜文明[6]。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分法认为属于奴隶制国家[7],有争论[8]),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从其上之铭文,如毛公鼎可知汉字已发展成熟。
南亚
编辑
主条目: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次大陆的青铜时代从西元前3300年起,也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开始。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哈拉帕人发展了冶金及炼制铜、青铜、铅及锡的技印度的青铜时代之后是铁器的吠陀文化,哈拉帕文化约在西元前1700至1300年,横跨了青铜时代及铁器文化,因此不易精确的定年。
东南亚
编辑
历史上第一个青铜鼓是东山鼓,是在越南的红河三角洲及中国的南方。这和史前越南的东山文化有关。在泰国班清发现的考古遗物可追溯到约是西元前2100年[9]。在缅甸的娘甘内(Nyaunggan),有发现青铜器、陶瓷及石器,年代约在西元前2300至500年之间[10]。查尔斯·海亚姆发现的Ban Non Wat,其中有六十个坟墓,其中有复杂的铜器,埋葬的人可能有相当的社会地位[11]。